演出曲目
1)碣石調.幽蘭............. 陳 雯
2)石上流泉................. 曾柏豪
3)漁樵問答................. 謝俊仁
4)流水........................ 蘇思棣
5)離騷........................ 袁中平
- 中場 休息 -
6)一閃花燈墮.............. 謝俊仁
7)憶故人..................... 陸慧欣
8)遯世操..................... 陳建造
9)水仙操..................... 鍾兆燊
10)瀟湘水雲............... 蘇思棣
【碣石調.幽蘭 - 古逸叢書】 陳雯
唯一一首以文字譜保留下來的古琴曲,也是現存最古老的古琴譜,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它最早出現的年代存疑,有說為孔子所作。清末金石家楊守敬在光緒六年至十年(1880年至1884年)前往日本訪得此譜的寶素堂寫本,經當時的駐日公使黎庶昌將其摹寫錄入《古逸叢書》,光緒十年出版後,此譜才傳回中國。《碣石調·幽蘭》的曲譜序言標題後面寫有「一名倚蘭」,故被認為即是《猗蘭操》。據蔡邕的《琴操·猗蘭操》:《猗蘭操》是孔子自衛返魯時,見到蘭花雜處於草叢中,嘆息蘭為王者香,如今卻與雜草為伍而不為人所貴,感嘆自己身老而不得志之慨。此外,序言中亦提到此曲梁末隱居九嶷山的會稽人丘明傳抄下來的。
此曲共分四段,通過描繪蘭花之品格表達了雖不被重用但並不頹喪的感情。1911年時,琴壇宗師楊宗稷為《碣石調·幽蘭》打譜,耗時三年乃成,他確定了此曲應該以正調定弦,並先後發表了《幽蘭古指法解》、《幽蘭減字譜》和《幽蘭五行譜》等相關研究。
【石上流泉】 曾柏豪
《石上流泉》取泉動石靜之意,音節古曠和暢,清實閑逸。下指時取音清實圓滿,吟猱音韻意含藏。剛柔相濟,方圓結合。《杏莊太音續譜》:「泉實而虛,石堅而空,清濁合之,自成宮商。昔人有采藥入山,忽聞琴聲者,穿松林出溪口,初微漸甚,行里許,見飛泉淙淙然石上流出,遂徘徊竟日不去,歸而象其音,乃為是曲。」
此曲為春秋伯牙所作,以寄情山水,結盟泉石為主題,通過泉與石表達出作者對自然山水的情懷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感悟。以石泉之一動一靜,衍方與圓、仁與智其相輔相成之理,道出大自然的智慧與山水之清音。《樂仙琴譜》:「此曲石上流泉名者,蓋取石靜似仁,泉動似智,動不憾靜,靜不礙動,動而不括故樂,靜而有常故壽。非深得仁智者,豈能知之。」
【漁潐問答 - 愔愔室琴譜】 謝俊仁
是曲初見於《杏莊太音續譜》(1560)。"漁樵" 皆代表隱逸之士;樂曲內有不少對答的樂句, "問答"
或指此樂曲結構之特色。此版本由蔡德允老師傳譜。
【流水 - 琴硯齋藏譜】 蘇思棣
林友仁老師傳授。譜本首見於《神奇秘譜》(1425)。現代多據張孔山所傳彈奏,唯是傳承先後,版本頗有分別。琴硯齋藏譜,畧近《天聞閣琴譜》前本。全曲充滿張力,寫山澗泉滴,匯作飛流激湍,終成成洋洋流水,遠奔萬里。
【離騷】 袁中平
此曲為晚唐陳康士根據屈原文學作品《離騷》而作。全曲風格深沉含蓄,層層曲折,直至豪放自若,表達了屈原勇於追求真理的精神。袁中平先生最初詳考各個版本後選以《西麓堂琴統》進行打譜,以文學作品《離騷》、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為體,歷時四年的細膩刻畫,重現一代君子的血肉之軀,揭露環境與個人的矛盾,面對涼薄的世道依然選擇抱持真性,向天探問與悲訴,並表達堅定不渝的崇高情操,及不為天地所累之慨。
【一閃燈花墮 】 謝俊仁
謝俊仁作曲(1988)
參考傳統古琴曲式和風格,輔以現代手法寫成,表達納蘭性德詞《尋芳草、蕭寺紀夢》思念亡妻之歎。詞的結尾是:「乍偎人,一閃燈花墮,卻對著琉璃火。」
【憶故人 - 愔愔室琴譜】 陸慧欣
清末作品,近代彭祉卿傳譜並刊於《今虞琴刊》。起曲用大段散板,如離愁之輕嘆,入拍後曲調委婉,盡訴憶念之深情。
【遯世操 -據《西麓堂琴統》打譜 】 陳建造
堯讓天下於許由,對曰:「鼹鼠飲河,不過腹滿。鷦鷯巢林,不過一枝,何以天下為?」遂隱箕山。繫瓢於樹,風吹有聲,猶庫其煩,而棄之作也。
【水仙操 - 愔愔室琴譜】 鍾兆燊
裴介卿傳譜。《樂府古題要解》:伯牙學鼓琴於成連先生,三年不成,至於精神寂寞,情志專一,尚未能也。成連云,吾師方子春在東海中,能移人情。乃與伯牙至蓬萊山,留伯牙曰,吾將迎吾師。刺船而去,旬時不返。伯牙近望無人,但聞海上汨沒漰澌之聲;山林窅冥,群鳥悲號,愴然嘆曰,先生將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終,成連刺船而還,伯牙遂為天下妙手。
【瀟湘水雲 -愔愔室琴譜】 蘇思棣
蔡德允老師傳授。南宋琴家郭楚望作品。《神奇祕譜》:「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為瀟湘之雲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雲之為曲,有悠揚自得之趣,扁舟五湖之志。」全曲是一幅波光蕩漾、雲影交織的山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