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集時間:9月8日下午2:30
活動地點:台北東吳大學「錢穆故居」
◎曲目、演奏者、師承
釵頭鳳-----蔡美華 彈唱(黃永明)
洞庭秋思----周文和(陳國燈)
醉漁唱晚----林凱瑞(黃永明)
欸乃------楊進中(馬俊國)
神人暢----- 陳弘迪(黃永明)、 林凱瑞(愛爾蘭鼓)
平沙落雁----許能基(馬維衡)
梧葉舞秋風---田美玲(張清治)
龍朔操-----李筠(陳長林)
◎活動照片
開場發言─陳雯老師
活動主持人─黃貞婷
《釵頭鳳》蔡美華 彈唱
洞庭秋思----周文和(陳國燈)
《醉漁唱晚》林凱瑞
《欸乃》楊進中
《神人暢》陳弘迪、 林凱瑞(愛爾蘭鼓)
平沙落雁----許能基(馬維衡)
《梧葉舞秋風》田美玲
《龍朔操》李筠
錢穆故居的清幽綠影宜人
場內座無虛席
簽到
活動布置
◎曲意說明
〈釵頭鳳〉─琴歌彈唱
釵頭鳳一詞乃宋 陸游的創作。陸游年輕時娶表妹唐琬為妻,感情深厚,但因陸母不喜唐琬,逼二人分離。多年後,陸游在沈園春遊,與唐琬不期而遇,此情此景,悵然而為,題賦一詞於園璧間。該詞飽含悵惘與悲痛、成宋詞中的經典。據考証釵頭鳳詞調是根據五代無名氏(擷芳詞)改易而成。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
莫!莫!莫!
〈洞庭秋思〉
本曲初見於明嘉靖二十八年汪芝編輯的《西麓堂琴統》(1549年),本次演奏主要以此版本為據。此曲寫於洞庭之秋,擬借景表達心內之情。洞庭之景,碧水煙波,孤光自照,以萬象為賓客。曲調古樸凝練,高古雅正,意寓幽微。彈之聽之,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醉漁唱晚〉
此曲初見於《西麓堂琴統》,原跋說唐朝:「陸魯望(龜蒙)、皮襲美(日休)泛舟松江,見漁父醉歌,遂寫此曲。」本曲以張孔山所傳《百瓶齋琴譜》,全曲描寫漁人在暮靄煙波中鼓棹歸浦,淋漓酣暢、行歌互答的情景。
〈欸乃〉
「欸乃」解作行船櫓聲或划船聲,一說歌聲。存譜初見於《西麓堂琴統》,言古昔韜明抱道之士,托跡漁樵,有雲冷山空,江寒月白之興。有傳此曲乃唐柳宗元所作,著名七言古詩《 漁翁 》,原詩:「漁翁夜傍 西岩 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本次演奏為管平湖據《天聞閣琴譜》節錄譜本,指法意境為孫毓芹老師所傳。
〈神人暢〉
此曲初見於《西麓堂琴統》,為林鐘調,凡八段,彈奏時只用前五絃,樂曲的章法嚴謹,泛音段落和散按段落結構相同,音韻古老,聽來彷彿置身上古祭祀場面,應係頗有淵源的魏晉遺音被保留在明代的曲譜中。
曲意大約指部落聯盟的首領「堯」祭祀彈琴,琴音感動上天,引得天神降臨,人們為此歡欣鼓舞。人能上達天聽,人神和暢之謂也。
〈平沙落雁〉
廣陵派平沙落雁,其旋律婉轉起伏,靜中含動、動中含靜;舒而有序、聚而不亂;用淡以致遠、用簡以馭繁。就如文人的潑墨山水畫,以寥落筆觸,點出清秋天寧地靜、蒼勁濶遠,愜意恬淡的意境.。
〈梧葉舞秋風〉
清初重要琴曲之一。作者為莊臻鳳,字蝶庵,因喜愛西湖景色,常客居西湖畔,“屏居蕭寺,臥起禪榻”。一生創作琴曲十四首,所作皆收錄在其所著《琴學心聲》中。本曲為後世流傳最廣者後來亦收錄於二十餘部琴書譜集中。
此曲寫景以抒情。秋風起,天高氣爽,涼風習習,梧葉隨清風漫舞。見花開花落,四季更迭,而思人生至理。通過寫秋風蕭索、梧葉凋零之景,抒發對世態的感懷。《醒心琴譜》題解曰:「其曲取意天地秋聲。靜落階前葉。清傳月下帖。其氣蕭然。其風古淡。音韻純正。清妙純樸。秋涼颯颯。於指下流出。妙曲也。」 其後紀曰:「清代所譜琴曲多矣。然具古風者甚鮮。此與清時重修飾而輕結構審美觀之流行關係甚大。而此曲大度高雅。古風盎然。實屬難得。蓋莊蝶庵能體上古高風之故也。此曲以後成為虞山派之代表作品。亦屬必然。」
〈龍朔操〉
又名〈昭君怨〉,王嬙曲。曲譜始見於明朱權所輯之《神奇秘譜》(1425年)。
漢元帝時,齊國 王襄之女王嬙,字昭君。當時因匈奴懼漢征伐,單于來朝願為漢婿,以保塞外,而帝遂以昭君賜之。王嬙因身為漢宮之嬪妃,復嫁單于,夷狄腥羶之人,悲從中來而掩面零涕,含恨北去。解題:「有薰蕕共器之差,冰炭同爐之怨,昭君恨帝始不見遇,乃作怨思之曲。」《枯木禪琴譜》(1893年)解題:「曲意傷感,音韻淒其,憂怨現於指下,而柔媚幽婉,確是艷質情長,須意會之。」
◎演出人簡介
●蔡美華
台北巿立國樂團專任笙樂家,2013年退休後隨黃永明老師學古琴。目前仍擔任光復國小、國語實小、敦化國中、中正國中、成功高中、北一女中等校之社團器樂指導老師及文化大學國樂系教師,多年來所教授之學生於各項比賽中均有優異表現。
笙樂師承蘇文慶、胡天泉、翁鎮發、李光陸、朱家明、東丹干等老師,民國70年獲全國音樂比賽成人組笙獨奏第一名,曾任第一商標國樂團、中廣國樂團專任團員,多次隨團出國公演。更多次于國家演奏廳舉辦個人獨奏會。
1994年12月.笙聲不息.獨奏音樂會
1999年8月 .快樂的囉唆.獨奏音樂會
2001年5月.不一樣的笙音.獨奏音樂會
除致力專業演奏外,並積極從事笙樂藝術的教育及推廣工作,曾擔任台北市國附設青年國樂團、市民國樂團、少年國樂團及多所學校社團器樂指導。
蔡君擅長笙族樂器:傳統笙、各種加鍵笙(17.21、24.36.38簧)及各式台笙與少數民族使用之蘆笙、葫蘆笙。是位能確實掌握演奏技藝及音樂詮釋的演奏家。為推廣現代及傳統笙樂、經常與國際知名的中外演奏家聯合演出。
●周文和
新北市新店區人,1960年出生。習琴緣起於2009年景美社區大學古琴社團,並受業於台灣琴家陳國燈先生。因緣巧遇古琴後,感其玄妙動人之音,自此愛不釋手,結下不解之緣。
原經營麵包店生意退休後,除習琴外,並專心致力於斲琴與琴弦之研發製作。期間也常受教於國燈師,提供諸多寶貴意見。有關琴弦研製,已獨創出有別於鋼弦與絲弦以外之古琴專用琴弦,提供古琴愛好者新選擇。
●林凱瑞
出生於台北市,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目前與先生陳弘迪在牙醫診所工作,年逾半百有幸開始接觸古琴,師事黃永明老師。雖然琴齡很短,但每天充滿學習的樂趣與感動。
●
楊進中
年過半百,目前從事電子科技業。喜好運動、大自然、中國古董文物,熱愛〝古琴〞 〝太極〞。民國93年師從馬俊國老師學古琴,98年改從莊秀珍老師學古琴。
●陳弘迪
1958年出生於台灣桃園,畢業於台中中山醫學院牙醫學系,現為台北市開業牙醫,因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於2011年5月開始師從黃永明老師學習古琴。
●許能基
1954年出生於台灣桃園,2004年公職退休,因遊歷大陸揚州,結識當代斲琴家馬維衡先生,從其學習廣陵派琴曲。
自幼喜好音樂,囿於家境無力往音樂發展,就業後有了經濟能力,先後學習古箏、二胡、揚琴,惟僅止於自娛。2013年加入台灣琴會始與琴友交流。
●田美玲.
年過半百,游手好弦20年有餘,師承張師理玄,現為百樂琴苑主人。
●李 筠
雲南省鳳儀縣人,1952 年出生於高雄市。自幼研習琵琶、古箏、南胡。
1983年開始研習古琴,師承李楓老師。 1984年拜民族藝師孫毓芹門下,除習琴曲,亦習修琴及製琴技藝。在老師家中練習用《移雲》及《鳴泉》都是宋琴,至今耳中仍存留老琴音韻之記憶。這些對於我日後選琴的鑑識力多有裨益。
1997年至揚州,有幸受教於梅曰強老師時,巧遇製琴名師馬維衡。因此,精藏〈馬琴〉數十張。
1998年起,與閩派陳長林老師研習《龍朔操》;又從浙派姚公白習《姚門琴曲》十餘首。
2001年榮獲遴選參加〈第四屆打譜暨國際琴學研討會〉,打《陽春》及《山中思友人》二曲。
2005年參加北京虞山〈吳景略百年紀念琴會〉,所發表的論文為《從清末詩人林占梅探討台灣古琴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