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2013春「儒苑琴聲」─演出的話

演 出 的 話

葉紹國
台灣琴會代表人、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教授

我國儒家素有「君子無故不撤琴瑟」的傳統,因此自古聖賢名士幾皆能彈古琴。古琴的故事貫穿了整部中華文化史,如孔子向師襄學琴的體驗,俞伯牙與鍾子期知音的故事,嵇康臨刑彈廣陵散的史事,空城計中諸葛亮在城門上彈琴卻敵的故事,李白月下彈琴的詩句皆膾炙人口。此外,自戰國到清朝兩千年的琴學論述,已形成獨立的琴學體系,有獨特的音樂審美觀,對音樂與人的關係、對心與身的關係都有獨到的見解,代表了深沉精緻的中華文化與東方文明,足以與西方文化分庭抗禮。

  在歷史上,古琴音樂的發展起起伏伏,卻未曾中斷,琴曲集成三十巨冊,包羅自唐代到民初1300餘年印行的譜集共144種。略去重複共得3365個傳譜,再歸併曲同名異者,還有傳曲六、七百首。從中我們能考察同一首曲子經過不同年代的版本演變,我們甚至能從琴譜中窺知各時代寄存在琴曲之中的調性、調式、音階、律制以及傳達的精神內涵,這麼豐饒有趣的文化遺產,只要彈琴識譜,就能繼承並享有,當你行遍世界都可以因自己的民族而自豪。

  古琴制器繁複精緻、獨樹一格,為他種樂器望塵莫及;琴器留存久遠達千年以上,唐琴至今猶完好可彈,而宋琴、明琴所在多有。有些人懷疑古琴可能與現代人的生活格格不入,其實這裡邊有許多誤解。自古以來,琴樂中正和平可以滌除煩慮、養心養身之說充斥典籍。宋朝歐陽修即曾自況罹患幽憂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其後學琴而得以痊癒,因而推薦給其友楊寘。從現代的諮商素養來看,古琴可以激活大腦皮層的神經通路、訓練手腦協調,使年輕人才思敏捷,使老人避免癡呆症。古琴彈弦的音色,可以催送大腦的α腦波,可緩解焦慮讓身心鬆弛,容易失眠的朋友可以安睡。目前業餘琴友中,有許多醫師、教師、藝術家、作家。因此,學琴不但可與古之聖賢、文士對話,還可以與今之同好為友。古琴音樂兼具了休閒、休息、修行三大功能。因此,2003年底被列為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洵非浪得虛名。

  在台灣,第一場以古琴為名的音樂會「太古遺音—孫毓芹師生古琴演奏會」,於1980年在國父紀念館舉行,當年本以為極冷僻的音樂會,卻出乎意外的轟動,至今仍餘音繚繞,在下忝為策劃、製作兼演出人之一。三十年後,我回應了古琴的召喚,復出籌組「台灣琴會」,首製「儒苑琴聲」校園古琴音樂會,2011年秋天與「淡江」、「清華」、「中正」、「成功」四校合作演出,2012年春天再與「中醫」、「中山」、「高師」、「中央」四校合作,皆得到普遍熱烈的回響。此次承蒙慈濟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的邀請,讓臺灣琴會有機會到花蓮這名山勝景的所在來分享古琴的文化與藝術,在此特申謝忱!

  本音樂會選曲跨越東漢魏晉到現代,其中有四首曲子為九場共有,如「鹿鳴」、「流水」、「廣陵散」、「長相思」,本場獨有的曲目為「鳳求凰」、「神人暢」。另外,在演出的形式上,除了獨奏、彈唱以外,還有其他樂器伴奏,如鐘、鼓、笙、簫、風鈴,以幫助初聽者進入古琴的殿堂。本演出配有解說導聆,中場休息同時展示琴器、琴譜,請聽眾上台觀、撫、問;會末還有琴歌教唱。我們希望這場知識與感官享受兼具的盛會,能把古琴的優雅與深沈的文化氣息,介紹給與會來賓以增博雅涵養、提振民族自信自尊。 最後,感謝各位撥冗蒞臨欣賞並賜教!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