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眠琴室主人—胡瑩堂


胡瑩堂先生大事年表


  
備註
1897
出生於湖北孝感
民國前十四年
1925
畢業於北平南苑航空學校
民國十四年
1931
任教於筧橋中央航空學校
皈依杭州西湖廣化寺慧空和尚,並從學古琴。
民國二十年
1934
與徐元白、彭祉卿等琴友共組青溪琴社」1於南京。
民國二十三年
1936
加入今虞琴社
民國二十五年
1937
受蔣介石先生任命為江西辦公廳主任2
民國二十六年
1948
渡海來台,同年因肺病3而自空軍上校退役。
民國三十七年
19501958年左右
任職省農林廳(臺北)。
據葉紹國教授口述,
胡先生1955年時仍在臺北,因此究竟哪一年移居高雄仍待查清。
19581965
出任高雄港務局主任秘書,後調任顧問。
民國四十七年
民國五十四年
1960
與梁在平、章志蓀等琴友組海天琴社擔任首任社長
民國四十九年
1962
於高雄舉行書畫古琴展覽
民國五十一年
1965
受聘太平產物保險公司高級顧問。
1973
九月十四日因肺癌謝世(享壽七十七)
民國六十二年




1   容天圻《琴府》《琴社紀盛》,臺北:聯貫出版社1971年版,頁1806
2   江西辦公廳直屬於蔣介石委員長,為當時蔣先生直接委任的剿共指揮中心。
3   亦有一說當時是患瘧疾。


臺灣古琴的發展雖自清中葉始已有跡可循,但晚近臺灣古琴文化發展之始,卻並非承續於清代以降,而是一條新起的脈絡。晚近在臺傳琴學者,主要有四位:胡瑩堂先生、章志蓀先生、朱雲先生及孫毓芹先生。由於欠缺研究,以致於除了孫毓芹先生之外,其餘幾位坊間可見之資料皆非常有限,非做相關人之口述調查與訪談,否則無法取得訊息,故筆者擬就其餘幾位陸續進行個別探討。本文將就胡瑩堂先生的古琴藝術,內容包括:生平、古琴承與傳、藝術風格等做初步粗淺的研究。本文之撰寫除了對相關文獻之搜尋外主要訪談對象為追隨胡瑩堂先生多年的弟子鍾弘年先生並透過葉紹國教授取得部分旅居美國的梁銘越先生之口述訊息。


圖(1)胡瑩堂先生(鍾弘年先生提供)


胡瑩堂(1897-1970(圖1,湖北孝感人,名光瑨,以字行,自號眠琴室主人4。出生於書香世家,幼承家教,勤讀儒書,深植孔孟思想。青年時因家中長兄有見於清廷的腐敗、國家的積弱,起身參加辛亥武昌起義,影響年少的瑩堂先生很大。有感於國勢之凋亡,認為為救亡圖存,必須身先士卒,毅然決定投筆從軍。因認為要救國、強國,必須建立強大的空軍,遂決心報考北平南苑航空學校,學習戰鬥飛行。1925年於南苑航空學校畢業,畢業後旋即加入了空軍5戰鬥行列。1930年時受蔣介石先生任命任職司令行營參謀,並指揮空軍支持陸軍作戰,取得了中原大戰的勝利。1931年調任筧橋中央航校,負責培訓飛行戰鬥人員。1937年受任江西辦公廳主任,襄佐周志柔將軍正式成立中國空軍獨立部隊,並籌謀八一四筧橋空戰並執行任務,獲大捷。1948年舉家遷居來臺,卻因積勞成疾,肺病纏身,自空軍上校退役下來。一度貧病交迫以至冬天無法為稚子購買保暖冬衣。在夫人梁國雲女士悉心照顧調養後病體康復, 1958延攬至高雄港務局出任主任秘書一職,1962年調任顧問,在職期間擔負高雄港埠國際化現代化之建設策劃,直到1965年退休解除公務。1973年突因肺癌謝世,享壽七十有七。

瑩堂先生生逢動亂的時代,一生以國事為重,允文允武,儒佛雙修,對於個人修養十分重視。1931年任教於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時,於公餘閒暇,心向佛學,皈依杭州西湖廣化寺(一說靈隱寺)高僧空上人6,並從之學琴,得授趙松雪所作之《平沙落雁7。時,民初儒學大家馬一浮先生在西湖畔設立「複性書院」,兩人相識於杭州,而成為知音好友。馬先生佩服瑩堂先生的人品及愛國報國情懷,曾為其寫下一幅楹聯讚譽之:「駕言登五嶽,遠懷柔九州--蠲叟」(圖2。於此同時,在書院邂逅了弘一大師,三人常聚首談琴論佛81936年三人在複性書院聆賞胡先生彈奏平沙落雁,弘一大師深有所感,回閩後寫下「速入如來地,普演廣大音」(圖3的聯句千里相贈,三人之深交可見一般。1949年因情勢所迫,瑩堂先生舉家遷台。在臺灣居所牆上的顯眼處掛著這兩幅楹聯以及隨身帶來的「金聲玉振」9古琴(圖4,可見先生對好友的思念及對古琴的熱愛之一般。

圖(2)馬一浮先生聯(鍾弘年先生提供)

圖(3)弘一大師聯(鍾弘年先生提供)


圖(4)瑩堂先生藏宋琴--金聲玉振



4      先生與孫寄荃女士,兩人因愛好古琴,同為「青溪琴社」社員而相識相知結為佳偶,婚後  孫氏因難產辭世,  先生傷心不捨,幾斷琴弦,只說孫氏是睡去了,因此名書齋為「眠琴室」,自號眠琴室主人。(後續弦梁國雲女士)(鍾弘年《先師瑩堂先生潛德幽光》未出版) 
5      在空軍服務期間,曾與查阜西先生同事。
6      其後在臺灣復皈依淨土宗道源上人為師。
7      據瑩堂先生弟子鍾弘年先生所述,胡師曾指出:「此元代趙松雪本《平沙落雁》為佛家淨土清音,清修淨心之藝,向不在琴界間流傳,不見刊載於歷代琴書,僅口傳心授,為一燈獨明,海內孤本。」
8      在弘一法師的自傳中也曾提到他在西湖廣化寺曾經住過。
9       <金聲玉振>琴,北宋真宗時琴,仲尼式,細牛毛斷,琴底銘文:羲皇製作,聖聖相承,傳之億載,惟琴有靈。,曾為清代桐城派方苞遺物。音色寬巨集、音質圓潤、隱有鐘磬之聲。


瑩堂先生理念中最看重的是國家、民族之事,平日以公務為重,但非常重視個人的修持,特別是佛學的修行。他認為個人畢生生命中需要潛心的功課,即是了脫生死之法,因此在公務之餘,潛心佛學、修養心性成為生活的重心,也是重要的功課。水墨山水、書法、彈琴等,是他個人愛好也成為他靜心養性的一種實踐手段,素日裡也離不開寫字、畫畫和彈琴,從不以教琴為職業而旨在傳續琴學。在教學中,往往勸誡學生「學琴學畫不如學佛,學佛可以了脫生死,琴畫旨在靜心養性,非關名聞利養。」因此無論他身在何處,彈琴、書畫是未曾間斷的。

1934-1937年間,瑩堂先生積極參與古琴活動,34年時與徐元白、彭祉卿等琴友共組「清溪琴社」於南京,夫人孫寄荃女士亦為琴社琴友。在《今虞琴刊》《青溪琴社雅集圖記》一文中,記載了他們參加雅集活動的記錄,並留下照片(圖5,但是胡先生因為公幹在外,沒在這次雅集中留影。而時有相遊的徐元白先生亦曾寫下一詩,記載寫給胡瑩堂先生的詩《訪瑩堂即景作畫幷題》:「尋聲來自粉江邊,誰向山中弄七弦。行至天門翹首望,故人高在翠微巔。」10


圖(5)青溪琴社雅集照片,後排左二為孫寄荃女士。(今虞琴刊11 



圖(6)四川成都雅集合影,前排左二胡瑩堂。
(照片來源:七弦琴音樂藝術12



1936年他加入了由查阜西、張子謙、吳景略、彭祉卿等人發起組織的「今虞琴社」131937年與查阜西先生連袂赴四川成都參加律和琴社雅集(圖6。其後多年連年征戰,直到1960年來台後復與梁在平14、朱雲、章梓琴等琴人共組「海天琴社」,並被公推為社長(圖7

瑩堂先生愛好水墨山水(圖先生畫作),早歲與招學庵先生亦相交甚深。容天圻在《琴畫家招學庵》一文中,提到「學庵在琴畫朋友中與吾師胡瑩堂先生交情最厚,抗戰期間同客重慶,……15來台後又與著名水墨畫家朱雲161906-1976)交深,兩人在琴與畫上互相學習,胡向朱學習水墨丹青,朱則向胡請教古琴,兩人並不以師徒稱,而以朋友相知。他二人皆是來臺前已經在大陸學習古琴了,定居臺灣後,胡在南臺灣、朱在中臺灣授徒,是這兩地古琴文化的重要推手。

圖(7)海天琴社雅集留影
前排中間者為胡瑩堂,右二為章梓琴先生,前排左一為朱雲先生,後排左一為梁在平先生。

(鍾弘年先生提供)

圖(8)胡瑩堂先生畫作(鍾弘年先生提供)



10    詩見徐元白《半形山房吟草》,載《徐氏雙傑》,政協台州市椒江區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出版。
11   《今虞琴刊》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9年出版(原1936
12    容天圻《琴府》<琴社紀盛>(原載於《藝人與藝事》)臺北:聯貫出版社, 1971,1806
13    梁在平先生與胡先生曾在四川同為「天風琴社」社友。
14   《七弦琴音樂藝術第二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年出版。
15    容天圻《琴府》《琴社紀盛》(原載於《藝人與藝事》)臺北:聯貫出版社, 1971,1808
16    朱雲,字龍盦,浙江紹興人,畢業於福建警官學校。自小習琴,抗戰時期得一琴,後遂多自學。來台後調任彰化,1970年起在東海大學教授古琴課約有學生二十餘人,從學者有:朱玄、顏貴琇、葉紹國、蘇麗文、楊玖、廖德雄。監製古琴並親制琴弦


瑩堂先生從學弟子主要有:容天祈、李傳愛、鍾弘年、吳韻如、梁銘越、孫芸芷、王令聞、胡安文、許聞韻、張清治等人,由於定居南臺灣,因此對南臺灣古琴文化的傳學影響非常巨大。以其傳學來看,今日南臺灣的琴人絕大部分都是傳承自胡師一門,有繼起者如容天圻先生,亦廣傳琴學,從學者甚眾。另有梁銘越先生(梁在平先生公子),雖然並不全然發展古琴一路,但其音樂藝術方面的成就亦是非常高的。張清治先生是瑩堂先生生前最後一位學生,但由於工作調任臺北關係,所以從學時間並不長。瑩堂先生對臺灣琴學的影響,可以說是不彰顯卻又廣大深遠。


胡先生的琴藝高超、人品高潔,每日早課禮佛後,必定續以琴音供佛,特別是普庵咒與慨古吟。據瑩堂先生弟子鍾弘年17先生口述:「胡師彈琴右手下指內力沉厚,剛柔兼蓄。他並認為左手過度遊移吟猱,類近鄭聲,已失太古雅音,因此常以定吟用之,運內力精微的震動琴弦,旁觀者不易察覺。」其常御之曲除了普庵咒、慨古吟之外,還有漁歌、鷗鷺忘機、瀟湘水雲、空山憶故人等曲另外有長門怨一曲為當年與徐立孫先生交換譜復與查阜西先生切磋打譜而成。

本文最後願以他人對瑩堂先生之評價作為文章之結語如下:
陳定山:當代琴之國手,琴弟子滿國中。(容天圻《古琴大師胡瑩堂先生》)
梁在平:稱許他為「當代古琴聖手,島上琴家當以先生為第一人」18
鍾弘年:淵博惇厚、有大功於國家生民、文武兼備之古君子。(鍾弘年《先師瑩堂先生潛德幽光》)
李璠:瑩堂先生琴出自查阜西先生,指法凝重,字正腔圓,餘音滿指,聞其聲,沉重蒼古,如在廟堂。(http://www.yueqixuexi.com/guqin/2012111334074.html)
馬一孚:稱其為「琴儒」。
弘一大師:贊其琴音「廣大清澄」。
容天圻:高曠清遠,會於筆墨,宜乎其綿渺幽深。(容天圻《古琴大師胡瑩堂先生》)
朱龍庵:以古琴名家,造詣之深,島上琴人不作第二想。(容天圻《古琴大師胡瑩堂先生》)



17    鍾弘年於1961(時年19)經友人引薦登門拜瑩堂先生師學畫。鍾弘年有寫文章《先師瑩堂先生潛德幽光》(寫於2015年未出版)
18    容天圻《琴府》《琴社紀盛》,臺北:聯貫出版社,1971,頁1806 


1 則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