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源於春秋時代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曲譜最早見於明初《神奇祕譜》(1425年)。據呂氏春秋記載,鍾子期善聽,伯牙善彈,<高山流水>,使得二人成為知音。在神奇秘譜中,<高山>、<流水>已成分曲。朱權解釋,始從唐朝一分為二,不分段數。宋人之<高山>分四段,<流水>一曲有多種彈法,近世大都趨向川派張孔山所傳《天聞閣琴譜》(1876)的指法。
成都附近的灌縣,是岷江上游水流湍急的所在,春秋時期有名的歷史名跡[都江堰]就在於此,張孔山獨創許多[滾拂]手法,以表達狂瀉直下,波浪雄偉的情景,所謂<蜀聲峻急>的審美意趣。許健《琴史初編》的說明:「全曲以抒情性的曲調為主,模擬性的描寫為輔,通過虛虛實實的音色結合及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把自然界的流水,創造出具有生命力的感人情境。」是相當經典的琴曲。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